站点图标 Linux-技术共享

改革开放中的深圳一座城的变与不变

深圳从一个小渔村成长为国际性大都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些年里,一代代新华社记者和摄影爱好者通过镜头记录下深圳发展的一个个瞬间。站在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节点上,我们用照片将当年的小渔村与如今的大都市进行对比,看看深圳这座城市近40年的变与不变。

  拼版照片:上图为建设中的深圳罗湖区(资料照片,新华社记者李长永摄);下图为2018年5月23日无人机拍摄的深圳罗湖区(新华社记者毛思倩摄)。

  拼版照片:上图为深圳蛇口工业区一瞥(资料照片,新华社记者李长永摄);下图为广东自贸区深圳前海蛇口片区内的蛇口片区(新华社记者毛思倩2015年2月26日摄)。

  拼版照片:左图为深圳市深南大道(资料照片,新华社记者李长永摄);右图为2018年5月23日拍摄的深圳市深南大道(新华社记者毛思倩摄)。

  拼版照片:上图为位于深圳南头半岛上的南油开发区(资料照片,新华社记者张肄文摄);下图为2018年6月20日拍摄的原南油开发区(新华社记者毛思倩摄)。

  拼版照片:上图为深圳科技园(资料照片,新华社记者黄鉴秋摄);下图为2016年7月27日无人机拍摄的深圳科技园片区(新华社记者毛思倩摄)。如今的科技园不仅科技公司云集,周边也形成了与世界500强企业对接的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前海金融总部等。

  拼版照片:上图为深圳文锦渡客运口岸车站停车场(资料照片,新华社记者池兴旭摄);下图为2018年6月12日拍摄的深圳文锦渡口岸旅检大楼(新华社记者毛思倩摄)。如今该口岸是以供港鲜活产品过境为特点的公路客、货运综合性公路口岸,是供港鲜活产品的重要通道。

  拼版照片:上图为旅客通过罗湖桥往返深圳与香港(资料照片,新华社记者李长永摄),罗湖桥是当年深圳通往香港的铁路客货运输口岸;下图为2017年2月9日无人机拍摄的深圳湾跨海大桥(新华社记者毛思倩摄)。深圳湾口岸位于深圳市蛇口东角头,与香港鳌勘石连接。

  拼版照片:上图为深圳机场老航站楼(资料照片,新华社记者潘家珉摄);下图为2013年11月28日拍摄的新启用的深圳机场航站楼(新华社记者毛思倩)。

  拼版照片:左图为深圳蛇口港(资料照片,新华社发);右图为联通深圳、珠海、澳门、香港,以及可以停泊邮轮的深圳蛇口太子湾邮轮母港(新华社记者毛思倩2016年11月16日无人机拍摄)。

  拼版照片:上图为上世纪80年代初的深圳渔民村(资料照片,新华社发);下图为2018年3月26日无人机拍摄的渔民村(画面前面的高楼)(新华社记者毛思倩摄)。渔民村坐落于深圳河畔,从上世纪70年代水草飘零的渔船人家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第一个“万元户村”,如今已经变成加载高科技设备实现智能化管理的现代社区。

  拼版照片:左图为当年深圳新建的联检大楼(资料照片,新华社记者卢炳辉摄);右图为2018年6月12日无人机拍摄的罗湖口岸联检大楼片区(新华社记者毛思倩摄)。

  拼版照片:上图为旅客经过深圳罗湖口岸(资料照片,新华社记者陈小波摄);下图为2018年4月6日,在深圳湾口岸出境大厅,机器人在自助查验通道前对旅客进行提示(新华社记者毛思倩摄)。

  拼版照片:上图为承担深圳国际贸易中心大厦滑模施工任务的吊装班班长姜维水在指挥塔吊司机吊装钢筋(资料照片,新华社记者李长永摄);下图为2015年4月18日,在深圳平安金融中心项目600多米高空的塔吊上,中建一局超高建筑塔吊工王华与信号工沟通(新华社记者毛思倩摄)。

  拼版照片:上图为位于深圳蛇口工业区的三洋电机(蛇口)有限公司厂房外景(资料照片,新华社记者李长永摄);下图为2018年6月20日拍摄的原三洋电机(蛇口)有限公司厂房(新华社记者毛思倩摄)。这些厂房已经被打造成为南海意库创意产业园,里面汇聚了咖啡馆、服装店、设计工作室等文创项目。

  拼版照片:上图为深圳沙河光明华侨电子厂工人吴基立(中)在车间工作(资料照片,新华社记者李长永摄);下图为杨飞飞(左)在富士康科技集团深圳观澜科技园区的厂房里指导工友

退出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