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中兴四将分别是:岳飞、张俊、韩世忠、刘光世。《宋史》评:“南渡后,俊握兵最早,屡立战功,与韩世忠、刘锜、岳飞并为名将,世称张、韩、刘、岳。”
而位于浙江杭州西湖西北角的岳王庙里有四个跪像,除了秦桧、王氏、万俟卨外,中兴四将之一的张俊也身在其中。
一面是中兴四将之一,一面是令人唾弃的跪像,张俊为何是如此双面的人生?
张俊出身盗匪,后投降官府,在河朔山东一带率兵剿匪,屡屡获胜,于是其威名益震。不过,张俊治理军队的能力也常被宋人诟病。在中国古代,军队战胜以掳掠维系士气,军队战败以抢劫平息怨愤时有发生。南宋初年几大主力部队,当时纵暴记录最多的是张俊军,号称“自在军”。南宋时官府和军队经商牟利开设酒坊是合法的,对于张俊工于经商而拙于用兵,曾流行过一首讽刺歌谣:
张家寨里没来由,使他花腿抬石头。
二圣犹自救不得,行在盖起太平楼。
这里“花腿”,是指军卒“自臀而下,文刺至足”,而太平楼是张俊军开的一家酒店。张俊本人也比较好女色,史书记载:建炎二年六月,王渊和张俊为抢夺一个周姓妓女,杀害宗室赵叔近,又将此妓女转送韩世忠。
靖康之难后,张俊率军抗击金军,追随康王(南宋高宗赵构)转战各地,得到赏识与信任,屡屡获得升迁,最终官拜镇西军节度使充御营使司右军都统制、两浙东路制置使。
此时的岳飞尚在张俊的部队中当兵,出生入死,东征西讨,身经百战,屡建奇功,也颇受张俊所器重。收复建康就是由武功大夫、昌州团练使岳飞统领部队完成的;军贼戚方兵犯湖州安吉,也是被岳飞击败,向张俊投降,交出了兵马。张俊大喜,向朝廷盛赞“岳飞可用!”此后,由于“岳家军”勇猛无敌,灵活机动,不拘常法,相继取得了郾城、颍昌大捷,镇守襄汉,救援淮西,剿灭杨幺,特别是北伐中重创了金兀术率领的金军主力,横扫中原,收复大片失地,军功居第一的岳飞连升数级,由正四品的镇南军承宣使直接升为从二品的清远军节度使,最终官至少保、枢密副使,封武昌郡开国公
宋朝规定:凡官拜节度使,朝廷要授予隆重而别致的“旌节”。当时已建节的大将只有刘光世、韩世忠、张俊和吴玠四人。岳飞的情况是当时绝无仅有的,一下子和老上司张俊平起平坐了。
在抗击金军的战斗中,虽然岳飞多次为张俊解围,但张俊却心生嫉妒,自己资历比岳飞老,地位比岳飞高,但在军事才能方面却越来越不如岳飞,战功更是无法与岳飞比拟,眼看着威望一天天不如岳飞,特别是自己的下属变成了自己的上级,这如何不叫人妒火中烧,气填胸膺,于是张俊开始逐渐攀附秦桧,甚至走向了陷害岳飞的不归路。
绍兴十年(1140年),金太祖四子完颜兀术毁盟攻宋,岳飞挥师北伐,先后收复郑州、洛城等地,又于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宋高宗却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下令退兵,岳飞在孤立无援之下被迫班师。在绍兴和议过程中,岳飞遭受秦桧、张俊等人的诬陷,被捕入狱。绍兴十二年(1142年1月),岳飞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迫令其自尽,其长子岳云和部将张宪皆早岳飞一个月先被害。
岳飞之死是历史上最大的冤案之一。岳飞被冤杀的原因是多种因素造成的:比如,他力主抗金、反对投降议和的立场,同顽固坚持妥协投降路线的南宋最高统治集团产生了尖锐的矛盾。因此被赵构、秦桧等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必欲去之而后快;比如,他无意中卷入朝廷内部的复杂斗争,虽然是出于公心,仗义执言,但触犯了皇家的切身利益,致使赵构对岳飞产生猜忌、嫉恨,种下祸根;再比如,他力主北伐,战胜金兵,迎接徽、钦两宗回朝,而且岳飞还在公开场合把自己的这个主张宣布出来。这不能不引起赵构的极大忌恨,非杀掉岳飞不可了。
而张俊在冤杀岳飞这件事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呢?
从史实记载看,张俊在岳飞冤狱中的确扮演了一个极其不光彩、令人作呕的角色。
他秉承赵构、秦桧的旨意,有意自解兵权,出任虚职枢密使,从而以“旅进旅退”的政治姿态,胁迫岳飞解除兵权,出任无实权的枢密副使,使其“痛饮黄龙”、收复中原的凌云壮志付诸东流。
他编造了岳飞在淮西战役中违抗圣旨、逗留不进的弥天大谎,使赵构、秦桧找到借口,罢免了岳飞的枢密副使之职。
他处心积虑要把岳家军彻底摧毁,要置岳飞于死地,而暗中在岳飞的部将中物色能告发岳飞的奸人,抬出贪昧良心、认贼作父的副统制王俊、都统制王贵充当首告,帮助其炮制《告首状》,诬告岳飞最倚重的部将张宪要领兵到襄阳谋反,并把岳飞牵涉其中。
张俊诬陷迫害岳飞,固然有他品质卑劣的因素,但也是中国人的劣性的体现。在中国存在一种“劣胜优败”的淘汰机制。你才华出众,功业过人,就反衬出其他人的平庸与无能。他们因而会感到不舒服,觉得没面子,心理一失衡,于是就对成功者滋生出极大的敌意,恨不得把他拉回到平庸之中,甚至要想方设法打击他,毁灭他。这样一来,嫉贤妒能、损人利己的种种做法便大行于世了,小人得志猖狂,英雄进退维谷,亦成为正常表现,代有相传,不绝如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