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点图标 Linux-技术共享

啼笑皆非的「東南互保」小插曲

GettyI6237

八國聯軍進入中國,導致辛丑條約,慈禧太后屈辱賠款。中國歷史教科書記述列強欺凌這件事,過程詳細,但有意忽略其中一段叫做「東南互保」的插曲。 由於義和團均是北方農民,中國東南地區士大夫文化濃厚,經濟興盛,以上海、杭州等地為中心,已接觸到西方文明。其中跟隨李鴻章辦洋務的富商盛宣懷,與西方文明世界廣有接觸,曾經開辦煤礦和鐵廠,更奉李鴻章命令建立電報事業,並任命為「津滬電報陸線總辦」,建立了上海至廣州、寧波、廈門等地的電報線。 由於有了電報,此時以商人出任電報局督辦的盛宣懷,第一個看見慈禧指示南方各省大員服從中央、「召集義民、驅逐洋人」的電報。盛宣懷看了嚇一大跳,決定將朝廷的電報扣押,並私下通知時任兩廣總督的李鴻章 ,認為慈禧太后的朝廷發了神經。若華南東南各省遵從中央,是「以一敵眾,理屈勢窮」。 盛宣懷又在電報中告訴李鴻章:「日本萬餘人已出廣島,英法德亦必發兵,瓦解即在目前,已無挽救之法。初十以後,朝廷皆為拳匪把持,文告恐有非兩宮所出者,將來必如咸豐十一年故事,乃能了事,今為疆臣計,各省集義團禦侮,必同歸於盡。欲全東南以保宗社,諸大帥須以權宜應之,以定各國之心,仍不背廿四旨,各督撫聯絡一氣,以保疆土。乞裁示,速定辦法。」咸豐十一年,指火燒圓明園之後的辛酋政變。 盛宣懷這份電報,創造了歷史。他認為慈禧大后被身邊的好戰分子脅持,而這封要東南地方服從中央的電報,不一定是英明的慈禧本人的原意。 電報交給李鴻章,李鴻章想了一會,將電報轉給兩江總督劉坤一、湖廣總督張之洞。南方官員一致反對朝廷支持義和團:「見太后所行,自招滅亡之政策,極為焦慮」。 在慈禧對外宣戰的前一日,李鴻章打電報去力勸,告訴慈禧:南方大員經協商達成一致意見,強烈要求慈禧冷靜。但此電報抵達北京時,德國公使克林德已經被拳匪恐怖分子擊殺,橫屍崇文門街頭,「中央」別無他策,只有宣佈開戰。 此時湖廣總督張之洞接見了英國駐漢口總領事法雷斯,英國人正式通知:若義和團亂蔓延到長江流域,洋人生命財產受威脅,英國將向漢口一帶長江出兵,協助維持社會穩定。 張之洞立即回答:他有能力防止義和團亂蔓延到長江。雙方正在對話,慈禧的「對萬國宣戰」已經發表,由此日起,清帝國全國都與列強處於戰爭狀態。李鴻章與張之洞等人,若還與「列強」有任何外交談判,則形同叛國。 但此時,東南各省大員不理會此一家規國法,盛宣懷建議張劉下令各地電報局不得公開此諭。等到東南互保正式簽定章程,才在上海公佈慈禧的宣戰諭旨。這樣偷竊時間,南方無人將西太后的宣戰令當真。 此時李鴻章和張之洞,在宣戰諭旨中發現一句:「各督撫各相勸勉,聯絡一氣,共挽危局」。對於何謂「聯絡一氣」,李鴻章和張之洞自行發表解釋,認定是東南各省,地方當局,可以發揮高度自治,以共同挽救危局的大前提自行聯絡解決。 東南互保事件,可以促成中國走上君主立憲的聯邦制之路,但因為國運問題,此事不但未能制止清帝國的滅亡,反而引入了孫中山更激進的共和制,以及以後更激進百倍的選擇。難怪中國歷史的教科書,不知如何面對這段令人啼笑皆非的小插曲。

退出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