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点图标 Linux-技术共享

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GWmI4dMWAAAkRf8

1945年9月2日,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这是中国近代以来反侵略的全面胜利;9月3日,当时的国民政府下令举国庆祝。9月3日,被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哪些中國人出席了日本投降儀式
爲什麽9月3日是抗戰勝利紀念日?因爲1945年9月2日日本在投降書上簽字,最後完成了投降的正式法律手續,9月3日才是真正和平的開始。那麽當年出席日本正式簽署投降書的儀式到底有哪些人?
  1945年,中國派出代表團,出席停泊于日本東京灣的美軍“密蘇裏”号戰艦上舉行的、日本向所有交戰國正式投降的簽字儀式。這個代表團由6名軍官組成。
  他們是:徐永昌,上将:楊宣誠,海軍中将:朱世明,少将:王之,中國駐西南太平洋盟軍總部首席聯絡參謀:李樹正,少将:王丕承。這當中有三個湖南人。有人說,湖南人占了中國代表團的“半壁江山”。代表團成員是當年8月17日由重慶乘機經菲律賓馬尼拉,與各盟國代表團員會合後,才來到“密蘇裏”号上的。
  楊宣誠在這次儀式上,代表中國海軍。其實,他離開海軍多年了,抗戰中的戰績主要是情報方面的。因此有人如此評價他:“唯相較于當時的閩系中央海軍而言,楊宣誠可算是一個異數,他是清末官費留日海軍學生,畢業後一度在清末民初的長江——第二艦隊任‘楚泰’艦槍炮大副,後脫離海軍,上個世紀30年代重返軍界。”
  朱世明出身仕宦世家。祖父朱宗程出身湘軍,官至知府,封通奉大夫。外祖楊昌濬,也出身湘軍,官至閩浙總督、陝甘總督。其父朱繼繹,江蘇候補知縣,因率孤軍參加1884年保衛台灣、抗擊法軍的戰事而獲好名聲。朱世明18歲即進入清華大學,成爲該校年齡最小的高材生之一。畢業後被選拔留學美國,先在麻省理工學院攻理科,繼入弗吉尼亞軍事學院學習,又入哥倫比亞大學,獲博士學位。1926年從美國留學歸國後,做過蔣介石的副官、浙江省保安處處長、參謀本部處長、國民政府“國防部”二廳廳長等職。1936年,擔任駐蘇聯大使館武官,被授少将軍銜,後來又任駐美國大使館武官。此時,他的身份是國民政府參軍處參軍。如此,朱世明既是蔣介石的“内臣”,也是通曉多國語言、才華橫溢、資曆不淺的軍事外交官,出席簽字儀式也是“業務”之内的事。
  三位湖南将軍中,王之在“密蘇裏”号上比起其他兩位多了一個程序:陪團長徐永昌在受降書上簽字。王之,12歲考入清華學校,8年内完成了初中、高中以及大學二年級課程,頗受當時任教清華的西點軍校畢業生曹霖生的影響。1926年8月赴美,轉了兩個學校後,1928年奉令轉入西點學習軍事。開始,校方認爲他視力不好,準備予以淘汰,但看到他在其他學校學業優秀,便讓其入學。1932年6月,王之以全年級262名學生中第十二名的成績畢業。
  學曆如此之高,做官起點卻低。1932年10月回國後,做過财政部稅警總團工兵連長、營長。1938年,王之重回稅警團,任總隊教練所教育長。1941年王之以軍事觀察員身份赴菲律賓,随美軍考察西太平洋戰事,這是王之的軍事外交生涯之始。接着,随麥克阿瑟轉戰南太平洋,擔任中國駐西南太平洋盟軍總部首席聯絡參謀。如此,與朱世明一樣,他出席簽字儀式也是“業務”之内的事。

退出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