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word Global
当前位置: 闲言闲语 > 岳飞之死是因为徽钦二帝?赵构文武双全本是一条好汉,怎么成了逃跑皇帝?

靖康之后,宋皇族多数为金军所俘,都城汴京遭空前浩劫,政权名存实亡,时任天下兵马大元帅(一说河北兵马大元帅)的康王赵构在这危急之时跳出来挑起了宋朝的大梁。这就是宋高宗赵构(1107年-1187年),字德基,宋朝第十位皇帝,徽宗第九子,钦宗之弟,曾被封为“康王”。历史上对他,褒贬不一,但多认为此人昏庸——但这种说法其实有失偏颇,今天我们便不求甚解地读一读这位堪称为中兴之君的帝王。史书上说赵构能挽弓一石五斗,力大无穷,这也许是真的。因为赵构的母亲韦贤妃不得宠,好几个月都见不着徽宗的面,赵构和他老爸的关系并不好,这就是后来岳飞天天喊着要迎回二圣,赵构不同意的原因之一,岳飞也不想想,徽钦二圣回来了,赵构怎么办,让位吗?

为了引起他老爸的注意,从小赵构就非常勤奋,拉弓射箭、诗词歌赋样样精通,这点在袁腾飞的《两宋风云》里也有提及。到金军围困东京城时,金军要一个皇子作人质,徽宗众多儿女无人敢去,只有赵构自报奋勇站出来,到了金军大营他不卑不亢,大义凛然,还和金人比武,金人看他这么神勇不相信他是太子,就把他放了,而赵构没有回东京城,而是自己招兵买马单干,所以为什么大宋皇家子孙被金军一网成擒,唯独赵构一人幸存就这个的原因。刘秀和赵构的出生都是酒后意外 却由他们延续国祚。

赵构为何能死里逃生,因为他够爷们儿

北宋靖康元年春,完颜宗望带领金兵包围宋朝首都开封,攻打了一段时间,没得到任何好处,这时各地支援开封的军队陆陆续续赶到,完颜宗望认识到此处不可久留,就答应了宋钦宗的和谈请求。完颜宗望要钱之后,为了保证自己撤退安全,还要了两个人质,宰相和亲王。

宋钦宗很慷慨,把宰相张邦昌献出去了,但到了自己的弟弟,宋钦宗有些犹豫,他把弟弟们叫来,问谁愿意去?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有去无回的买卖,大家都沉默了。

这时,赵构站起来说:“我愿意去。”

出发的时候,宋钦宗带着文武百官为赵构和张邦昌送行,赵构对宋钦宗说:“朝廷若有便宜,勿以一亲王为念。”他带着必死之心走进金营。而与之同行的张邦昌听到赵构的话,当场就吓哭了。

到了金营,完颜宗望想给宋人一个下马威,让武士在大帐门口排成两列,刀出鞘,箭上弦。完颜宗望看到战战兢兢的张邦昌和平静的赵构,按照完颜宗望对宋朝亲王的认识,应该个个贪生怕死,而赵构太反常,他开始怀疑这个赵构的亲王身份。

那几天,张邦昌天天在那儿抹眼泪,而赵构完全不在乎,天天捧着书看《孙子兵法》。完颜宗望决定试探一下赵构,就说:“你们宋人看什么书都没用,打起仗来还不是望风即溃?”

赵构反问道:“是吗?”然后手指完颜宗望身后的那张宝弓,问:“这弓是你的吗?我能拉开。”完颜宗望把宝弓递给赵构,并羞辱赵构要小心点,免得把手割伤。

赵构拉满弓,搭上箭,然后把箭头的方向对准完颜宗望,吓得完颜宗望赶紧跑出帐外。赵构哈哈大笑,完颜宗望很生气,赵构摆明是在耍他,让他出丑。

完颜宗望决定和赵构比射箭,完颜宗望把三支箭射成一条线,而赵构射成“品”字。这和崇文的宋朝大环境不靠边,更加深了完颜宗望的怀疑。

这时,北宋最精锐的陕西军将领姚平仲建议宋钦宗派兵偷袭金军,一定会成功,宋钦宗竟然同意了。然而,金营密探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完颜宗望,当姚平仲带着8000士兵到达金营时,却发现营中空无一人。

他知道中计,想退来不及了,金兵潮水一样围过来,8000士兵全军覆没,劫营失败。

完颜宗望气呼呼地去找赵构,看到满脸泪水的张邦昌,和神情自若的赵构,他彻底肯定了自己的判断:宋朝不管这个亲王死活,这个亲王一定是假的,武功高超必是武将的儿子冒充!

完颜宗望感觉被欺骗了,立刻通知宋钦宗派一个真亲王过来,要不就兵戎相见,随后把赵构送回去了。

就这样,赵构用自己够爷们儿的表现死里逃生,历史和我们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

赵构成了南宋开国皇帝,史称宋高宗,然而在位35年,基本上对金兵实行不抵抗政策,可是他当康王的时候,还是很爷们儿的,正因为太爷们儿,在金营当人质才得以脱身。这真是历史的笑话。

历史上靖康之变的时候 为什么赵构没有被掳走?

没有什么大关系,最主要的关系还是在秦桧身上。不过我们今天不说有关岳飞之死,而是要说说靖康之变,当时就连皇帝两个人都被俘虏了,更不要说其他人,然而在这样的情况下,还是有一个人幸免于难,那就是赵构。为什么在别人都被俘虏的时候,赵构却能够逃过一劫呢?

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四月,宋徽宗和宋钦宗被金兵掳走,一同被掳走的还有亲王、宗室、公主、驸马、妃嫔、官员、礼器、古董、图籍、宫人、内侍、倡优、工匠等10余万人,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变。

靖康之变,北宋宗室(宋太宗一脉的后人)被金兵一网打尽,只有康王赵构侥幸逃脱,后来登基,是为宋高宗。康王赵构是如何逃过金兵魔爪的呢?多亏了抗金名将宗泽!

1.赵构是宋徽宗赵佶第九子,徽宗皇帝生性风流,后宫嫔妃众多,共育有32个儿子,其中有25位长大成年,赵构的母亲并不得宠,母子二人一直坐“冷板凳”。

赵构从小用功读书,博闻强记,学识渊博,甚至每天坚持练武,宣和三年被封为康王。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十月,金太宗完颜晟(吴乞买)发动第一次侵宋战争,金兵分东西两路南下:西路军主帅完颜宗翰(粘罕)领军6万,从云中(今山西大同)出发,攻克数地后,被阻挡在太原无法南下。

东路军主帅完颜宗望(斡离不)领军6万,从平州(今河北卢龙)出发,先后攻克多座城池,绕过攻不下的地方,渡过黄河,直奔都城汴梁而来。十二月,琴棋书画、吟诗把妹样样精通的宋徽宗,传位给太子赵恒,自己退位做太上皇,带上亲信跑到京口(今江苏镇江)。

2.赵恒继位,是为宋钦宗,看到太上皇走了,也打算跑路,被李纲等人阻止,就任命李纲为尚书右丞、京城四壁守御使,负责都城防御。

靖康元年正月(公元1126年),金兵兵临汴梁城下,汴梁军民在李纲的指挥下,多次打退金兵进攻,西路金兵被阻于太原,无法南下,东路金兵兵力不足,无力攻克汴梁,遂与宋朝议和,条件是:宋朝给金国金五百万两、银五千万两、牛马等各万匹、绢帛百万匹;割让太原(今山西太原)、中山(今河北定州)、河间(今河北河间)三镇,并以亲王、宰相作人质。

在朝堂上,主和派占据了上风,李纲等人反对无效,议和之事已定。康王赵构挺身而出,主动请缨去金营做人质,这一年,赵构19岁,宰相人质则是少宰张邦昌。见到如狼似虎的金兵,张邦昌被吓得魂飞魄散、腿脚发软,而赵构则淡定从容。

宋军将领姚平仲率军勤王,到达汴梁后,夜袭金营,但消息被泄露,金兵早有防备,姚平仲大败。完颜宗望大怒,带领士兵抡刀闯进帐篷责问,张邦昌瘫软在地,说不出话,赵构依然一副波澜不惊的表情,回应道:“大宋勤王兵马云集,有几十万之众,有一两支兵马没约束住,前来劫营也很正常。”

完颜宗望看到赵构始终淡定从容的样子,怀疑其并非宗室亲王,而是将门之子冒充的,要求宋钦宗换一个,于是,钦宗派出肃王赵枢代替赵构,赵枢见到金兵,立即瑟瑟发抖、口不能言,和张邦昌如出一辙,宗望见到后,认定这回是货真价实的亲王。

完颜宗望得到首付的20万两黄金,400万两白银后撤军北还,宋徽宗也回到汴梁,使者拿着皇帝的割地诏书到太原、中山、河间三镇宣读,但遭到三镇官员的抵制。

3.宋钦宗得知三镇不肯投降后,加封三镇官员,褒奖守城之功,先后派出数十万部队,解救太原,但宋军缺乏统一指挥,各自为战,先后被金兵击溃,名将种师中(《水浒传》中的小种经略相公)等将领阵亡,李纲被主和派排挤出中枢,出任救援总指挥,行动也以失败告终,太原城最终沦陷。

宋朝没有割地,靖康元年九月,两路金兵再次大举南下,宋钦宗慌忙派人与金兵议和。

完颜宗望后来得知赵构为真亲王时,后悔将其放回:宋朝有一位沉稳大气的亲王,对金国绝不是好事,因此,这一次接见宋使,表示:议和使者,只要康王赵构。

宋钦宗得到回报,立即命令赵构和王云前往金营议和,赵构议和团队走到磁州(今河北磁县)时,被时任磁州知州、后来大名鼎鼎的抗金名将宗泽给留了下来。

4.宗泽为什么要留下赵构呢?

原来第二次南下,两路金兵进展顺利,绕过攻不下来的城池(磁州等地),直扑都城汴梁,金兵合围汴梁几乎已成定局,而大宋宗室中,除了赵构,全在汴梁,一旦将来出现最坏的局面,康王将是凝聚人心、抗击金兵的一面旗帜。

宗泽和磁州百姓“热情”挽留康王一行,赵构和王云不敢抗旨,坚持要走,磁州百姓当场打死王云,赵构只好留了下来。磁州兵马并不多,遭到金兵进攻,很难保全,于是,宗泽和赵构来到相州(今河南安阳)。

十二月金兵东路军再次兵临汴梁,而西路军没有了太原阻挡,南下异常顺利,渡过黄河,攻克洛阳后,主力掉头与东路军合围汴梁。

宋钦宗任命赵构为河北兵马大元帅,组织兵马进京勤王,但赵构却命令宗泽领军救援汴梁,自己先后跑到大名府(今河北大名)和东平府(今山东东平)。

不久,汴梁外城被金兵攻破,宋钦宗前往金营议和被扣押。靖康二年四月,金兵在汴梁大肆搜刮后,撤军北上,立张邦昌为皇帝,国号为楚。五月,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登基称帝,改元建炎。

应天府原名宋州,宋太祖赵匡胤曾于此担任归德军节度使,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之后,宋州被视为“龙兴之地”,名字不仅被用作国号,还升格为南京应天府,为了与其对应,在北方设立北京大名府,以拱卫首都汴梁。

赵构虽然在太祖皇帝的“龙兴之地”继位,却没有收复山河的勇气和魄力,一路南逃,先到扬州,后到杭州,致使半壁江山沦陷敌手。

“泥马渡康王”标榜正统

说到赵构在逃跑中坐稳江山,那就要从他身边流传的“泥马渡康王”的故事说起,而这个故事有两个不同的版本:

第一种版本:赵构当年被金军押着北上去做人质,行至磁州,趁金兵看管不严逃脱了。赵构逃到一座小庙去投宿,夜里梦见神人告诉他,说金兵将至。他马上就惊醒了,起来冲到院子里,看到院子里有一匹马,于是上马就跑,一口气跑过了黄河。等过了黄河之后,赵构才发现这匹马是泥塑的,当时可能是受了什么仙力的指点,一下就活了,把他驮过了黄河。当然,这个版本不太符合实际情况。

第二种版本:赵构从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到了扬州,听说金军要进攻扬州,就仓皇出逃。赵构逃到了一个神祠,看到一匹马,然后翻身上马植往南跑。不过,这个版本中的马就更厉害了,上一个版本里的泥马跑过了黄河,这匹马可是驮他过了长江。赵构过了长江才发现马是泥做的。这两个版本,估计后一个更有真实依据,但是,驮赵构过长江的肯定不是泥马。

实际上,这两个版本的中心意思都是在说,赵构有神仙相助,泥马都能驮他过河,可见他当皇帝是受命于天。所以,“泥马渡康王”这个传说,不管是由民间还是史官编出来的,它的目的都是为了说明赵构的皇位是有正统性的。

史实的真相是什么呢?赵构即位后,在金兵追击下不断南逃,据说,赵构有一次在黄河北岸被金兵追逼,只剩下了他单身匹马,后有忠臣之子李马舍生忘死地背着他逃至河边,又驾船过河,才幸免于难。事后,赵构为了标榜自己是真命天子,有天神相助,捏造出了“泥马渡康王”的故事。他担心李马会揭穿真相,便将李马药哑,不久杀死了李马。

从“泥马渡康王”也可以看出来,赵构只要得知金军南下的消息,第一个反应就是仓皇出逃,他刚刚在南京继承帝位不久,就放弃了南京应天府,转而逃到扬州。后来金军攻打扬州之后,他又迅速渡江过河,从扬州经镇江逃到杭州。在金军的持续攻势之下,他又带领群臣逃到了越州,随后又逃到明州,并自明州到定海,漂泊海上,逃到温州。直到金军暂时停止了南侵,撤离江南之后,他才回到绍兴府和临安府。

一国帝王做到这种地步,自然会引起某些大臣的不满,甚至起了逼他退位的打算。在赵构不断南侵的过程中,发生了一起兵变,史称“苗刘兵变”。当时苗傅和刘正彦等将领利用军士对朝政的不满,发动兵变,杀了宋高宗信任的同签书枢密院事王渊和一批宦官,宋高宗逼迫退位。最后若不是文臣吕颐浩、张浚和武将韩世忠、刘光世、张俊起兵“勤王”,宋高宗的帝位还可能真就在这次兵变中丢了。

因此在历史上留下了“逃跑皇帝”的恶名。但是为什么拥有文治武功的赵构成为逃跑皇帝呢?哎!没办法,当时金军太厉害了,完颜兀术的几千骑兵就能追的宋军几万人到处跑,到后期岳飞要直捣黄龙东京城了,向秦桧要兵,秦桧非常清醒,他认为大宋不是金军的对手,他和高宗说:几年前宋军连马都骑不上啊!这才过几年,我们真的能打赢吗?高宗也是战场上死人堆里爬出来的,他知道什么叫见好就收的道理,所以让岳飞收兵。

金军当时非常强悍,就连我们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都对金国没办法,学过初中历史的都知道,成吉思汗临死的时候,告诉他儿子窝阔台消灭金国的唯一办法就是联合南宋南北夹攻金国,别无他法。说到这,这里绝不是替赵构说好话,无论怎样,他的确是几千年来中原第一次向北方游牧民族称臣的人,不过,完颜兀术的几次“搜山捡海捉赵构”的军事行动,搞的他常年颠沛流离失去了生育能力,也算是自己酿的的苦果吧。

赵构:为何从一位能文能武的康王蜕变为屈辱求全的皇帝?

“性格,既不坚固也不是一成不变,而是活动变化着的,和我们的肉体一样也可能会生病。”英国小说家爱略特如是说。心理学认为,性格的形成受先天和后天因素的影响,更多的受到后天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家庭变故的冲击、涉世经历的风波都会在无形中支配着个人性格和心态的演变。今天,我跟大家聊一聊南宋第一位皇帝赵构,一位能文能武的康王是如何蜕变为屈辱求全的皇帝的呢?靖康之难,北宋灭亡

提起岳飞绕不过秦桧、赵构,说到赵构,又离不开“昏庸、软弱、求和、逃跑”一类的贬义词语。赵构虽然建立南宋王朝,令赵宋江山延续一百五十三年,然历史上有关他的评价基本是毁誉参半,特别其为与金人议和,以“莫须有”罪名赐岳飞死于大理寺后,更是被带上“昏君、庸君”的帽子。宋金大战

不过,细读《宋史.高宗本纪》不难发现,赵构最初登上舞台的形象集“勇敢无畏和博学多才”于一体。据史料记载看,他因母亲地位低下,为了赢得父皇徽宗的另眼相看,自小广泛诵读书籍加上记忆力好,故而学问渊博,而且此人天生神力—“挽弓至一石五斗”,能拉开一石五斗的弓,接近二百斤重,足见和当时皇室里的兄弟们,赵构是能文能武。宋徽宗、宋钦宗被金军俘虏

再有,靖康元年春,金人南侵,即将逼近开封城,钦宗皇帝赵恒急召群臣商议对策和金人提出议和,金人趁机所要大量黄金白银,并要求将攻陷太原据为己有,同时宋朝廷必须派宰相亲王各一人到金营做人质,才会同意双方议和。宰相方面钦宗帝派了张邦昌,至于亲王,史书记载:“钦宗召谕指,帝慷慨请行”,就是说钦宗召集亲王询问何人愿为他分忧时,只有19岁的康王赵构挺身而出,慷慨请行。临走前,还跟皇帝哥哥说:“如果宋金两国交战,不用顾虑我,尽管打”,完全是一副大义凛然的丈夫形象。

见到如狼似虎的金兵,张邦昌被吓得魂飞魄散、腿脚发软,而赵构则淡定从容。宋军将领姚平仲率军勤王,到达汴梁后,夜袭金营,但消息被泄露,金兵早有防备,姚平仲大败。南宋高宗赵构

完颜宗望大怒,带领士兵抡刀闯进帐篷责问,张邦昌瘫软在地,说不出话,赵构依然一副波澜不惊的表情,回应道:“大宋勤王兵马云集,有几十万之众,有一两支兵马没约束住,前来劫营也很正常。”

完颜宗望看到赵构始终淡定从容的样子,怀疑其并非宗室亲王,而是将门之子冒充的,要求宋钦宗换一个,于是,钦宗派出肃王赵枢代替赵构,赵枢见到金兵,立即瑟瑟发抖、口不能言,和张邦昌如出一辙,宗望见到后,认定这回是货真价实的亲王。张邦昌

后来金人知道宋高宗就是当年康王时,悔得肠子都青了。敌营中和金帅的剑术较量更成为其一生最大的亮点。短暂的人质生涯极大地提高了他在宋室的声望,父兄对他刮目相看,封其为太傅,钦宗视其为危难之际里唯一靠得住支柱,后来二次出使金营和搜集援兵的担子都曾交给赵构。

从种种表现看赵构是有能力的,若延续在金营里面这股无所畏惧的气势,不至于患上严重的“恐金症”,成为有名的“逃跑”皇帝,也不至于在宋军大获全胜前,连下诏令命岳家军班师。赵构在靖康之难前后到底经历了什么,令其心态大变,不信百姓、不信武将,连搭档秦桧都提防着。

这还要从一个被活活打死的兵部尚书说起。

金军二次来犯后,钦宗又让赵构出使金营,同他前往的还有当时北宋尚书叫王云,待二人走到河北磁州,被宗泽提醒敌营已经有亲王做人质,金人并无真心议和,他此去怕是凶多吉少,建议他先回朝和皇帝说明情况。身旁的王云也同意宗泽所说。岳飞抗金

不料,磁州百姓听说朝廷又要议和大为不满,加上王云跟拥挤过来的百姓发生语言冲突,结果州民大骂王云为奸贼,并群起而攻之。朝廷命官,没有死在敌军金戈下,反而血溅磁州。明代学者刘光祖在《紫岩利应庙记》针对此事指出:天使公代高宗死,於俄顷间,与纪信脱高祖与荥阳事相类。即当时若没有王云在旁,被打就是他赵构了,这功劳与汉朝纪信在荥阳城危之际假冒刘邦助其脱险比不相上下。对此赵构也心知肚明,故称帝后,封王云为“忠显公”,还亲自下令为其建庙宇。

此事,对赵构的影响极大,让他意识到百姓的可怕,磁州百姓当着王爷的面动手打人,眼里哪有朝廷、哪有他康王?自此,手无寸铁的老百姓,成了他眼中的洪水猛兽。

靖康二年,赵宋皇室成员被掳北上,赵构因外出凑兵勤王成了漏网之鱼。皇帝被俘,京师沦陷,李纲、宗泽等人的辅佐下在南京应天府称帝,建立南宋政权。南宋偏安一隅

赵构刚登基,金人听到消息后立马派兵穷追猛打,逼得他东躲西藏,甚至还在海上飘了40多天,他也是历史上最能跑的皇帝了。

从扬州到杭州再到海上,这逃跑的日子让他吃尽了苦头,像父兄一般与金议和的愿望愈加强烈,宁愿称臣也要保性命。同时,赵构逃跑期间,亲小人远贤臣,引起了手下将领的不满,在他们一行跑到杭州时,赵构身边的武将苗傅和刘正彦发动兵变,杀了权臣王渊,宦官康履,还逼着赵构将皇位让给年仅三岁的皇太子,让哲宗的皇后孟太后垂帘听政,将赵构软禁在寺庙里。

四天后,韩世忠、刘光世等将领率兵勤王,平叛兵变,赵构重登皇位。

苗刘被杀,兵变平息,但是此事让赵构更急忌惮武将的权利。宋自赵匡胤开始重文轻武,惧怕武将造反。赵构迫于形势用岳飞、韩世忠等,但内心忧虑忡忡,此番亲身经历更让他后来想尽办法分解武将兵权,包括不惜赐死有功将领;同时,苗刘兵变中,那句“皇上来路不正,将来钦宗皇帝回来,你该往哪里放?”成了他一生的噩梦。岳飞手迹

建炎四年,宋军先是取得黄天荡大捷、继而岳家军也收复了不少失地,形势对宋大为有利,奈何赵构趁机与金人达成议和,继而收回韩世忠的兵权,消除了武将可能构成的威胁,接着就是应对权臣秦桧,秦桧不过是他的一颗棋子,只是秦桧受金人赏识又能很好完成议和任务,故不能把他如何,只能千般提防,盼到秦爱卿一死,他才彻底放松。精忠岳飞

如果说康王赵构是勇者无畏,那么高宗赵构让我们看到更多是恐惧、逃跑以及提防,而推究其性格演变的缘由离不开靖康前后的遭际,这不但影响到他和孝宗两朝的施政方针(譬如养子孝宗继位意图北伐收复中原,一直受到他的反对),甚至影响到南宋的健康发展。

康王赵构真是逃跑皇帝,这才是他的真实面目

有人说赵构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好皇帝,但也有人说赵构是一个坏皇帝。也有人斥之“昏君”,龟缩一隅,屈膝求和。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赵构听了奸诈的满勤贵的诽谤,杀死了忠诚的大臣岳飞,但是赵构是杀死忠诚的大臣岳飞的好皇帝吗?

其实不管是残害主战将领,还是管金国皇帝叫叔叔,赵构的基本国策就是一个“和”字。那这种看似窝囊的政策究竟对不对呢?赵构所处的特殊环境和对他所做的艰难评价也是后代不同观点的原因。有人说这增加了人民的负担。

我们来看下明朝的亡国之君崇祯皇帝。他是主战的,为了对付来自后金的威胁连年战事,军费开支巨大,百姓不堪重负,揭竿而起。为剿灭农民起义军,军费开支又进一步加大。如此,只能是恶性循环,最后被李自成所领导的大顺军给灭了。当然了,后来又有几个朱明子孙跑到南方去建立了个南明政权,希望能保住半壁江山,但可惜都不是那块料,还是被清朝挨个给灭了。

当时赵构面临的是啥情况呢?

北宋中央政府垮台之后,未曾被金人染指过的地区也顿时陷入了一片混乱。这位作为帝国最高统治者的年轻人望着父兄留下来的残破的半壁江山,开始了他重整河山的艰辛历程。恢复山河是要打仗的,打仗是要花钱的,如果不和金人讲和,这钱从哪里?到最后还不是要从百姓身上来吗?

对面着土地兼并严重,贫富如此悬殊的南宋初年,一意主战最后只能是和崇祯皇帝一样的下场。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一旦爆发,南宋失去统一政权,金人趁机南下,半壁江山同样难以保全。

宋金议和之后,宋朝每年向金朝贡献白银25万两、绢25万匹。有人说这加重了百姓的负担,未必。南宋的财政收入,一年8000万贯,即使2贯折合成一两白银的话,25万两白银和25万匹绢也占不到南宋政府财政收入的1%。另外,我们这里需要再说一件事,还是明朝,当年蒙古闹饥荒,明朝却舍不得救济,最后是满洲人在粮食很困难的情况下救济了蒙古,在军事和赈灾双重政治手腕下,皇太极终于把蒙古纳入了他的八旗之下,成为了后来对付明朝的巨大威胁。

所以说,从这个角度来说,花钱买和平,宋朝的百姓仍旧还是欢迎的。

同时,北方游牧民族军事力量强,但生产能力弱,一旦没有粮食就南下掠夺。农业文明用什么来阻止北方草原的“饿狼”?只能使用粮食。那是让他们通过市场换粮食好呢?还是让他们掠夺粮食好呢?答案不言而喻。在和平时期,他们通过马市场交换食物,而在战争时期,他正在掠夺。他通过市场交换食物或者让他们掠夺食物对他有好处吗?答案并不明显。宋辽联盟也以非常小的代价带来了100多年的和平,这对宋辽国家的人民来说是一种幸福。同样,宋金的绍兴和谈也基本上确立了南宋后期的和平局面。而这种情况下,赵构扮演了主要角色。赵构与金国之间的议和,为南北双方均创造了休养生息的机会,也是最合理的结果,因为双方都没能力消灭对手。人生就像是一次次的博弈,选择一条最安全的道路虽不能让自己飞黄腾达,但却可以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赵构成功做到了这一点,他的帝国甚至比他的敌人金国生存的时间还要长。

许多人会说赵构是个坏皇帝。最大的事情是为爱国忠诚的大臣岳飞报仇,杀死他,亲近小人物,远离忠诚的官员。但是赵构为什么要杀岳飞呢?首先,赵构的总趋势是和平。这决定了岳飞在政治上是不正确的。岳飞一直主张“邀请两位皇帝返回朝鲜”,这是对赵构地位的威胁。第二任皇帝回来时做了什么,以及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都是大问题。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力,赵构从不希望岳飞的计划成为现实。两位皇帝一回来,他们就不得不从一万人以上的位置上下来,说白了,他们对皇权很贪婪。

第二,自北宋以来,已经有了非常先进的军事管理系统。当地的年轻和中年士兵在中央政府的统一管理下,被称为禁军,而只有一些当地部队、老人、弱者和病人被留下。但是军事力量处理得很好。太尉没有军事力量训练,而将军除了卫兵没有其他士兵。除非皇帝发送一个老虎符号让将军带领军队去邱坛,否则他们都将被非法处理,从而达到士兵不知道他们是否会这样做的目的。然而,岳飞有一支私人武装部队,名为“跃进军”,超过10万人,这不可避免地会让赵构感到受到威胁。

这两点是主要原因,但也有许多其他次要的方面,如直言不讳,不顾皇帝的感受,让皇帝知道自己无能后站起来,等等。所有这些都被用作最终导致这种情况的催化剂。赵构不是一个好皇帝。他渴望皇权,想失去一半席位。这很糟糕。如果他能收复失去的领土,即使两位皇帝回来,他也会受到人民的爱戴,并有可能赢得王位,能够安心地成为南宋皇帝。不幸的是,他没有这样做。

赵构文采不如爹 但是不输宋朝其他皇帝

至于文才嘛,书法上的名气虽然没有他爹那么大,但是也是大家风范。

xixik_ac563d3089be6fb6

宋高宗赵构小楷《鲁颂三篇》局部欣赏

xixik_c5d6f2658c5ebb1c

宋高宗赵构小楷《鲁颂三篇》局部欣赏

看他的书札内容,也是井井有条,写的有水平。

众所周知,赵构是宋室南迁后的第一位皇帝,也是南宋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位35年,得年81岁。他即位的时候,当真是危急存亡之秋。宋朝庭是在仓促之间被金人攻陷了都城汴梁,女真人掳走了徽、钦二帝,这个时候内乱外患难心事数不胜数,他作为皇家后人,责无旁贷。

哪怕是有着外忧内患的宋朝,又有哪个皇子不想当皇帝?只怕有点资格的便要挖空了心思去拼一把。但我们都知道,接任皇帝,在帝制时代非同小可,更何况是在危难之时?!

好在赵构会点武艺,虽然这东西在皇权的争夺上起不到什么大用,但总比酒囊饭袋好了一些。他曾两次临危受命,出使金营,这个履历是其他没被抓走的皇子无法相比的。此功甚大,当然更重要的是这在大臣们的心中有了加分,威望起来了。众皇子就算心有不满,面子上也算服他,赵构终于登上帝位,堪堪撑下了场面。

女真人北归,外患压力稍减,但皇帝都被掳走,中原可以说是烽烟四起。赵构初登帝位,皇权尚未巩固,却真的算是怕了金国。所以还不及先平乱,已经想着南逃,这个时候,岳飞突然冲了上来。

这时候的岳飞还是名不见经传,赵构也还算是虚心,看了岳飞洋洋千言的上疏,开始起用李纲等人护持宋氏江山。而岳飞呢,赵构觉得他想去抗金,便让他去抗金了——他大概觉得没什么搞头,对自己重建大宋,也对岳飞抗击金军。

赵构让岳飞等名将抗金,只怕是一时破罐子破摔。这时候就算是皇帝也是自身难保,抗金有个屁用。而岳飞虽然最终名震天下,这个时候却还只是刚冒出头来,军队是个讲能力拼资历的地方,岳飞初来乍到的,赵构也不相信他能搞出多大的名堂。

可是赵构的南宋竟然建立了起来,其中虽然有着太多的波折,这结局毕竟是喜人的。但这个时候他多半有些头大,因为不止是他做的漂亮,岳飞等人抗金的事业也搞得有声有色,他们收复失地,还斩了金军好几万——赵构不想得罪金人。

赵构做了皇帝之后,有了小富即安的感觉。觉得自己安安心心的当了皇帝就好,去抗金是自找苦吃,眼下的胜利只是一时。他当过兵马大元帅,算是老兵油子一个。所以他能看得清形势,明白大宋的军队与金军的差距,也觉得凭两条腿去追人家草原上驰骋的战马,那是极不明智的事情。

大家都知道,宋朝虽然还存在,但其实与改朝换代没有两样,这与隋末唐初的景象何其相似:赵构建立南宋虽然一多半是起用北宋的老底,那李渊难道就没有利用隋朝剩余力量的地方?

经历过这样的改朝换代,中原疲敝,又有大片的土地遭金军洗劫,很多地方十室九空,南宋实难以有能力与金国抗衡,更遑论灭金。所以高宗皇帝重用主和派的黄潜善、汪伯彦、王伦、秦桧等人,采纳了他们的求和政策。

可惜天不遂人意,赵构觉得自己的意思够明显,却显然小觑了岳飞等人的一腔热血。不久之后,便传来岳飞的朱仙镇大捷,看起来几乎可以一举灭掉金国的样子——赵构恐怕也有些意动,但最终还是忍下了这种冲动。

然后赵构就发现岳飞这人有些不听话,朱仙镇十二道金牌可是一道不虚的,所以他安了个罪名杀了岳飞。一个敢于藐视皇权的人,就算有才,有能力,能打仗,但不听话,他就要杀,借别人手里的刀也好。再后来,他觉得武将太能给他惹事,他心里想着的是与金人罢手言和,就算赔些钱也无所谓;而武将多半只知道个“打”字,也只会记得他杀了忠臣岳飞。为免生出其他的乱子,赵构索性就罢免了李纲、张浚、韩世忠等主战派大臣。

一个王朝,出忠臣了,未见得是件好事。商纣王手下的比干,楚国的屈原,还有北宋的杨家将,历史不停地证明这一点。忠臣出现,说不定就是你国家将倾的前兆。

岳飞就是这样一个忠臣,但他并非“良臣”。他毕竟是刚从最底层爬上来的,一心只想着抗金,却暂时还猜不透、想不到功高震主之类的官场之中的勾心斗角。他猜不透皇帝的心意,违背赵构的心愿,甚至于不听皇帝之言,最终是取死之道——这几乎就是另一个版本的“杨修之死”。帝王为了巩固皇权,当然会杀掉这类人。

赵构此人,在北宋亡时挑起大梁,建立起南宋来。虽然偏安一隅,但他遏止了北宋亡时的内乱,收拢兵力来对抗外敌。虽然在其后期一心求和,甚至为巩固皇权,坑杀、罢免了岳飞等抗金名臣,他甚至曾经发诏承认秦桧只是他杀岳飞的刀,并拒绝为岳飞平反。

从现代的角度来看,南宋很难灭了金国。毕竟双腿跑不过奔马,宋人也跑不过女真。游牧民族的机动性很强,宋朝只能被动防御,谈何消灭女真?这么看来,偏安,其实是赵构最好的选择,主战派的岳飞等人的下场只能是命里注定。

关于赵构,史家多倾向于定位为昏庸之主。不过,宋朝庭是在仓促之间被金人攻陷了都城汴梁,二帝“北狩”。当赵构南渡时,身边亲兵仅一千余人,然而他通过各种方法,迅速调集兵马防守住了淮河、长江,同时建立了南宋的根基,宋室的国祚得以延续了一百多年。

我们可以把赵构和明末的崇祯皇帝做个对比,为什么南宋可以偏安,而南明不行?如果崇祯皇帝能够学习宋高宗的做法,中国历史的走向会是另外的一个样子。

赵构与明末的崇祯皇帝不同,他在宋朝建过大功,又是掌握兵力的元帅,威望实力都足以拿下皇位。而崇祯皇帝在十八岁时继承其兄熹宗帝的皇位,继位之前没有实际的历练,登基之后内忧外患。李闯军攻入北京城时未能出得京城,崇祯帝自杀殉国,他的几个皇子均在较短的时间内死于非命或不知所终。

崇祯帝殉国后,南明朝兵力分散。朱明皇族子弟众多,谁也不服谁,大家相互拆台,致使南明内耗不断。没有一个有权威的皇帝,无法组织有效的抵抗,南明的最后一点元气也就很快损失殆尽了。

赵构与崇祯帝不同的第二点,他对金国的野心有充足的预估;所以先用主战派抚平了国中的内乱,而后又让他们对抗金军,表明自己不是好欺负。而明朝的皇帝的境遇就差得远了,不仅没有对满清进行正确的预估,还有一个李自成在国内的搅局;内外交困,最后被李闯军打了个落花流水。崇祯帝殉国之后,大好河山尽入满清鞑子之手。

xixik_7262f41dfd28e208

赵构的功过,其实很难用这短短的一篇文字来评说。但我们也要尊重历史,决不能仅以一言“昏庸”便将之抹杀。说赵构是“投降派”甚或是卖国贼,更是一种用现代史观”解读历史的片面言论。

作为一家之主,把家里的东西卖了,只是起到了缓解家庭困难的作用。作为皇帝,一国之主,把国土割让给恶邻,虽然有辱先祖之威名;但是,“贼”名却是说不上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皇帝老儿想送给谁就送给谁,与小老百姓是无关的,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也经常有这样的事情发生。

为了抢回徽钦二帝,赵构曾经计划过【仁川登陆】

南宋建炎元年十月(公元1127年),在商丘登基的赵构出于自身的安全考虑,南下到了扬州,守着长江渡口,摆出一个进可收复开封、退可南渡长江的姿势。

这段时间,南宋军队和金兵的作战效果非常不好,虽然说不上是一两年前的那种一触即溃的局面,但是胜率实在是不高。所以,赵构决定边打边谈,先服个软争取点时间整合军队,顺便看能不能在谈判桌上把战场上丢失的利益给找一点回来。

第二年三月,赵构派了一个叫杨应诚的使者,担任大金、高丽国信使,尝试着先跟金国在外交层面上对话,再图进一步的沟通。

杨应诚是一个外戚,他的曾祖名叫杨景宗,是宋真宗杨贵妃的弟弟。 杨应诚出发之前,给赵构提出了一个计划。现在我们苦于无法穿过正面战场抢回二帝,不如我们派一支精锐部队,来一次大穿插、大迂迴,从高丽国登陆,直插哈尔滨,那路程就近很多了。

xixik_2d1c7022581748c0

从江南出发去高丽的航线,朝廷很熟悉,五六年前徽宗就派人去过,从明州(今宁波)下海,沿著海岸线北上,在淮河入海口离岸东行入海,然后到仁川登陆,去高丽的首都开京,也就是今天的开城。

赵构对这个方案非常感兴趣,召开了一次会议让大家讨论。会上,一个叫翟汝文的官员提出了反对意见。他不是从军事上分析的,而是从外交上分析的。他说:「 高丽一定会反对这个计划的,他们的理由我都能猜到。高丽在金国眼皮子底下,今天要是答应了我们借道攻击燕京,明天如果金国要求借道攻击江南他们也没法拒绝。这就是个于我、于高丽双输的方案,纯粹是杨应诚为了个人荣誉欺罔君父的小算盘,皇上你千万不要信。」

赵构不听,他觉得,杨应诚反正都要去,不如试试。翟汝文也是一个犟脾气,他直不愣登地对赵构说:「 我已经给宁波港的守卫下了命令了,坚决不许杨应诚下海。」杨应诚一听,决定赌个气:「 你不让我从宁波入海,我从杭州出发!」

杨应诚是三月底出发的,经过了两个多月的海上漂泊,六月十四日,他们一行人不辱使命,真的抵达了开城,并且受到了高??丽国王王楷的热情接待。

杨应诚一看气氛还不算不错,就提出了借道攻燕的计划。

王楷是个聪明人,知道其中的厉害,金国正愁没藉口收拾高丽,高丽当然不能主动送上门去,于是乾脆利落地拒绝了杨应诚的计划:「 山东还在你们手裡,你们为什么不从山东下海去辽东?」

杨应诚一看对方不答应,决定退一步:你要是不帮忙也行,让我们自己走一趟,也熟悉熟悉道路,以观后效。

所以,杨应诚又提了一个要求:「 那你看这样行不行,你派人给金国打个招呼,说我们要去谈判,然后你借我们二十八匹马,我们自备乾粮就行。」

王楷依然不敢答应这个要求,但是自己不好意思当面拒绝,把杨应诚他们安排到驿馆以后,派了自己的门下侍郎傅佾(读义)来跟杨应诚谈。

傅佾的藉口,果然跟翟汝文一模一样。

他说:「 我们已经得到情报,金国正在打造战船准备从海路去两浙。如果我们今天给你引路了,明天金国要求我们给他们藉道攻击你们,你说,我们是答应还是不答应?」

杨应诚找不到话反驳,只能另闢蹊径,他说:「 金国又不会水战,怎么可能找你们藉道。」

傅佾说:「 女真人也常年在海上往来,不像你们想的那麽弱的。再说了,女真当年臣服于我们,现在天天想著让我们臣服于他们,他们强不强,难道我们还不知道吗?」

杨应诚依然不死心,赖在这裡不走。

半个月之后,高丽派了中书侍郎崔洪宰、知枢密院事金富轼来慰问,杨应诚又提出了这个计划。

崔洪宰有些不太耐烦了,说:「 你们情报都没搞清楚,现在二帝不在哈尔滨,还被关押在燕京呢!」 意思很明显,你们直接从陆路进攻方便多了,何必在我们这裡绕一大圈。

崔洪宰是骗人的,这时候,徽钦二帝并不在燕京,而是在赶往哈尔滨的路上。一个多月之后,他们就将在哈尔滨接受屈辱的牵羊礼了。但是杨应诚不知道这个情况,只能无言以对。

更大的羞辱还在后面。一个叫文公仁的官员笑嘻嘻地插话说:「 十二年前,我曾经代表高丽去开封上贡,当时我就给你们皇上(指徽宗)说过,不要相信金国,你看你们一直不听。」

杨应诚还没来得及消化这种情绪,崔洪宰又补了一刀:「 你们不要想着和谈了,金国即便是收到你们割让的土地,依然不会把二帝还给你们的。你们是大国,唯一的方法就是秣马厉兵,在战场上把二帝抢回来。」

杨应诚没回答,我估计他想的是:「 要是能硬碰硬在战场上抢回来,我还需要找你们借道?」就这样,杨应诚一直在高丽呆了六十四天,王楷始终不鬆口,杨应诚无奈原路回国。

到了九月,赵构始终放不下这个计划,还想再努力一下,于是再派杨应诚从海路去高丽。这时候,获得了昏德公和重昏侯爵位的徽钦二帝已经按照完颜吴乞买的命令去了韩州,也就是今天的辽宁昌图。

这一次,明白了南宋朝廷意图的王楷连面都没让杨应诚见,直接就把他赶下了海。得到消息的赵构非常生气,在黄潜善的撺掇下准备派战船北上征伐高丽。

朱胜非一看,本来跟金国作战就焦头烂额了,这货居然还想海陆并进两线作战,赶紧当场否决了这个方案:「 高丽跟金国接壤,跟我们隔海,拒绝我们也是人之常情。再说了,越海征伐,当年燕京的教训还不够深刻吗?」

至此,赵构总算认清形势,放弃了这个仁川登陆、直插金国大后方的作战计划。

「梦想一旦被付诸行动,就会变得神圣,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帮助本站成长」

赞(0) 打赏
一分也是爱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推荐

博客简介

本站CDN采用VmShell免费提供离中国大陆最近的香港CMI高速网络做支撑,ToToTel打造全球最快速的边沿网络支撑服务,具体详情请见 :https://vmshell.com/ 以及 https://tototel.com/,网站所有的文件和内容禁止大陆网站搬迁复制,谢谢,VPS营销投稿邮箱: admin@linuxxword.com,我们免费帮大家发布,不收取任何费用,请提供完整测试文稿!

精彩评论

友情链接

他们同样是一群网虫,却不是每天泡在网上游走在淘宝和网游之间、刷着本来就快要透支的信用卡。他们或许没有踏出国门一步,但同学却不局限在一国一校,而是遍及全球!申请交换友链

站点统计

  • 文章总数: 2591 篇
  • 草稿数目: 22 篇
  • 分类数目: 6 个
  • 独立页面: 0 个
  • 评论总数: 2 条
  • 链接总数: 0 个
  • 标签总数: 13021 个
  • 注册用户: 139 人
  • 访问总量: 8,651,013 次
  • 最近更新: 2024年11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