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正紀念堂是仿清代宮殿式建築,藍瓦白牆雄偉且壯麗。
- 1、2月為園區內梅花、櫻花盛開的季節,是每年初春的一大看點。
- 可觀賞升降旗及三軍儀隊每日交接
- 不定期舉辦藝文活動
景点介绍
中正紀念堂是為了紀念中華民國第一任總統蔣介石,他於1975年逝世,次年行政院就破土開建中正紀念堂,設計師是設計圓山大飯店的楊卓成。
紀念堂原址是陸軍總部,當時是臺北市區內最大的軍區,據說從大陸運過來的黃金,就曾經存放在這個地方。紀念堂採用的藍白兩色,是國旗上面主要的顏色,紀念堂頂部天穹的裝飾是青天白日12道光芒,銅像朝西面對總統府和中國大陸,其中都有特殊的意義。隨著民主演進思想開放,紀念堂前的廣場已成了民主運動的集會場。
位於中正紀念堂左右兩側的國家音樂廳與國家戲劇院。戲劇院為戲劇、舞蹈等表演活動的場地,經常舉辦大型的表演活動,包括京劇、戲劇、兒童節目等;音樂廳是臺灣最具水準的音樂展演空間,經常舉辦室內樂,交響樂等大型的音樂活動。而兩廳院前廣場也會不定時舉辦戲劇、音樂活動,吸引眾多遊客前往欣賞。
白牆藍瓦,70公尺高聳立在紀念公園的中央,不論從哪個角度看過去,都很宏偉。國外觀光客來到臺灣,不論行程如何排,都一定會到這裡來參觀一下。紀念堂的下方有陳列和展覽,也有紀念品販售。
中正紀念堂兩側有中國傳統園林和國家級文化會堂,這裡紀念了 20 世紀世界上最重要的領導者之一。
中正紀念堂是紀念在 1950 年到 1975 年擔任總統的蔣介石先生這位軍事和政治的領袖,他曾領導國民黨政府。現在在這裡可通過照片、圖畫和紀念館宏偉的建築設計,了解蔣介石和中國的歷史。
典雅的建築坐落在 25 公頃 (62 英畝) 的花園和走道,是由白色的大理石和藍色的瓦頂建造,襯托著紅色的背景。這三種顏色代表了台灣的國旗、自由、博愛和平等的價值觀。爬上 89 級階梯就可到達博物館,每一級階梯象徵蔣介石生命裡的一年。在內裡欣賞軍事紀念品、獎章和軍服。牆壁上的提字代表了蔣介石的政治思想:倫理、民主和科學。
在這裡可看到蔣介石駕駛著長長的防彈卡迪拉克轎車。在莊嚴的正殿可看到一個大型的蔣介石銅像坐在椅子上,由士兵把守著。如果您計劃在這裡參觀超過一小時,您可以觀看到每小時一次,令人肅然起敬的衛兵儀隊換崗儀式。
走到紀念堂的外面,在台北最好的花園庭院放鬆一下。聆聽瀑布和漫步於中國傳統園林小橋。參觀雲漢池及光華池,他們的名字有著光復中華之意。穿越廣場過去便是巨型的台灣國家歌劇院和國家音樂廳。瀏覽這裡的的美術館、圖書館、商店和餐廳在週末享受戶外藝術展覽和音樂表演,或預訂門票在音樂廳觀看音樂家,舞蹈,戲劇表演和其他文化活動。
撥出一整天的時間在紀念堂,完全沉浸在台灣的文化和政治歷史。中正紀念堂每天開放,可乘搭巴士或捷運至紀念堂站下車,交通便利。
台湾行政院促进转型正义委员会昨日公布台北中正纪念堂「转型」方案,确定将移除蒋介石巨型铜像,并将「改造」中正纪念堂外观,中正纪念堂花园的设计被指有「崇拜轴线」,也将「破除」。在野国民党主席江启臣形容执政的民进党和二十年前的阿富汗塔利班一样,「不喜欢就拆、炸」,所谓「转型」只是制造更多的仇恨和社会对立。
中正纪念堂于一九八〇年落成,是为纪念前总统蒋介石而建设的「国家纪念建筑」,也是台北的地标和著名旅游景点。中正纪念堂的主体建筑和牌坊被列为台湾的「国定古迹」。该牌坊上本为「大中至正」四字,民进党第一次执政时,将其改为「自由广场」。
民进党于二〇一六年二度执政后,大力推动所谓「转型正义」,并在二〇一八年于行政院下设立促进转型正义委员会。该委员会主要目的就是要「清除威权象徵」,其第一目标就是中正纪念堂。
「促转会」昨天公布中正纪念堂「转型」方案,预计以「反省威权历史公园」为主轴,将园区变为历史教育素材,除了改造「威权空间」,也要重构纪念敍事,而针对园区内主要「威权象徵」处置措施部分,建议大厅蒋介石铜像应予移除、堂体功能及外观应予「改造」,以及园区整体崇拜轴线应予「破除」。
根据规划,园区内带有威权象徵的空间,包括牌楼、广场、大道、角亭、堂体、铜像大厅,阶梯、丹陛等都将进行调整;园区内带有崇拜、仰望视角的路径,也会讨论如何改善。
「促转会」代理主委叶虹灵表示,在收集受难者团体与专家等多元意见后,此方案最能兼顾转型正义与铭记历史刻痕,也会将公共空间还给民众。她表示,中正纪念堂花园将来会成为「反省威权之历史公园」,在继续收集各方意见后,明年上半年将提出转型方案细节,并预计于五月将完整方案连同任务总结报告提交行政院。
叶虹灵还称,未来「中正纪念堂」名称会存在更名问题,附近的地名包括捷运站也会受影响。她承认,因中正纪念堂之堂体、牌楼、阶梯等硬体被指定为古迹,故须小心移除铜像,以免破坏古迹,促转会将与专家讨论后续规划。
「梦想一旦被付诸行动,就会变得神圣,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帮助本站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