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评论
al2359(2年前 (2023-02-06))
求科学离线插件,谢谢!34401355@qq.com
评:改版梅林固件安装SS【shadowsocks】科学上网插件教程al2359(2年前 (2023-02-06))
求科学离线插件,谢谢!!!
评:改版梅林固件安装SS【shadowsocks】科学上网插件教程
我是一名90后,11年前到英国留学,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和憧憬。刚到英国学习生活时,感受到它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对科技创新的执着、对契约精神的坚守。但随着时间推移,我对国外的发展有了更全面深刻的理解,能够更加客观理性地看待国内外的差别。比如,欧美发达国家存在社会治安欠佳、物价过高、基础设施建设缓慢等问题;而在中国,女孩不太担心深夜独自一人去坐公交,人们也不会因为越来越快的高铁速度而吃惊……一件件在国内觉得很平常的事情,在国外却显得弥足珍贵,这些东西犹如阳光和空气,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
如果留在国外,也许会有相对完善的条件和平稳的生活,但是一眼能望到10年、20年后的样子;回国后会面临很多挑战,但也意味着个人的发展有更大的空间,我们的机遇和成长都在祖国。2016年,我到了祖国,随之而来的是震撼和感动:祖国的发展像飞速转动的车轮,从基础设施建设到教育医疗投入,从高铁网络覆盖到5G技术突破,从社交网络到移动支付,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甚至在不少方面已经超过了西方发达国家。这样的发展速度和势头在历史上任何国家都是空前的,特别是近年来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更是形成鲜明对比。在这样一个新时代,我从心底感受到祖国的召唤,只有在自己土生土长的大地上,才能更好地实现自身的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新时代中国青年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既面临着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也面临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回国3年多时间里,切身感受到国家对青年人才不遗余力的支持,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锻炼。我25岁加入电子科技大学并成为教授,27岁担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28岁担任学校材料学院副院长,并先后获得全国五四青年奖章和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虽然在这个过程中,曾有过对我年龄甚至性别的质疑,但党和国家全力支持青年人发展,鼓励一批又一批“80后”“90后”勇往直前。压力和动力并存,唯有更加努力,才能回报信任。我们这代人成长在祖国的繁荣与和平时期,拥有更广阔的平台和机会与世界同行对话,更应担负起我们应有的时代责任,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最急需创新的领域建功立业。
工作中我也会遇到困难,偶尔也会失落,但眼前时常会浮现出那些一生爱国奋斗、淡泊名利、朴素踏实的前辈和师长们的身影。今年4月,我有幸参加中央统战部组织的党外院士与留学人员国情考察服务团,有机会踏上“家家有红军、户户有烈士、山山埋忠骨、岭岭有丰碑”的安徽金寨县。我爷爷15岁就在金寨附近参加了革命,但我对爷爷的革命经历了解甚少。参观金寨革命博物馆、聆听革命传统讲座,我才知道爷爷他们从血与火中走出来多么不容易,国家走到今天多么不容易。那时候条件如此艰苦,他们跟党走的信念却如此坚定,用生命诠释着“信念决定选择,理想决定方向”。在与服务团里无党派前辈们里朝夕相处的时间里,作为团里年纪最小的团员,我从他们身上看到了对事业坚定不移的追求和执着:作为科学家一生只做一件事并做到极致,作为无党派人士不计回报、只为国是建言。现在,青年科技工作者竞争激烈,有的人为拿到人才头衔,在科研中会选择跟风热点,却远离真实的国家需求。若为了虚荣而投机取巧,几年之后必定会被社会遗忘。面对日益增长的科研竞争压力,我们更应该时刻提醒自己认认真真搞“真学问”,踏踏实实做“真科研”,把自身发展更好融入祖国的需要之中,只有这样才能作出国家真正需要的成果,才对得起党和人民的信任,才对得起自己的人生信条。
我们是幸运的,生逢其时,躬逢盛世。在新中国即将迎来70华诞的日子里,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年轻一代无党派人士要加紧步伐,努力成长为祖国事业发展的栋梁之才!
(作者系电子科技大学材料和能源学院副院长,四川省妇联副主席)
电子科技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副院长刘明珍教授
刘明侦,女,汉族,1990年5月出生,重庆人,无党派人士,博士研究生学历,电子科技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电子科技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副院长,四川省妇联兼职副主席。
2019年1月,荣获2018年度十大女性新闻人物,第22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
人物履历
2008年09月,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电子电气工程专业学习;
2011年07月,获得一等学士学位;
2011年10月,英国剑桥大学工程院就读工业系统制造及管理工程专业研究生;
2012年07月,获得荣誉硕士学位;
2012年09月,英国牛津大学光电光伏研发中心,攻读博士学位;
2015年03月,毕业获得牛津大学博士学位;
2018年01月,电子科技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副院长。
2018年 当选四川省妇联兼职副主席。
科研成果获奖情况
2014 获得由牛津大学Wolfson学院颁发的学院特别奖
2013 获得欧洲材料研究协会颁发的会议特别奖
2012 获得全英高层次人才创业大赛金奖
2011 获得布里斯托大学授予的“桑德尔奖 (Sander Prize)”
2011 获得由英国工程技术协会颁发的“工程技术奖(IET Prize)”
2012年,刘明侦博士在牛津大学光伏光电研发中心,以新型太阳能电池为研究核心,研究对象涉及材料学、光电学、电子器件等方面,主攻以卤化物钙钛矿(perovskite)材料为核心的太阳能器件,并取得一系列创新性研究成果。
2013年9月,刘明侦博士《自然》(Nature)正刊上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当时年仅23岁。论文是她就读牛津大学物理学博士期间的研究课题——关于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制备工艺的研究。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已经成为了新能源开发的新宠,预期将在2017年正式迈向市场。钙钛矿是于2012年底被发现的新型材料,价格低廉,制造工艺简单。“一般新材料的研究期只有3-5年,为了抢时间,我每天的工作就是做实验,钻在实验室里十几个小时。”刘明侦说。英国卫报、澳大利亚国家报社、美国物理协会等媒体和机构都专门对文中提出的平板式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进行了持续跟踪报道。
荣誉奖励
2011年工程技术奖(IET Prize)
2011年桑德尔奖(Sander Prize)
2012年全英高层次人才创业大赛金奖
2013年会议特别奖
2014年学院特别奖
2017年第20届“四川青年五四奖章”
2018年第22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2018年度十大女性新闻人物
2018年全国三八红旗手
2019年全国三八红旗手
中华儿女,从古至今,从不缺乏这样的大气魄英雄!
01
今天,为大家讲述一位90后女科学家不忘初心矢志爱国的故事!三次科技革命使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也使得人类对能源的依赖逐步加深。
现代社会的发展,便是建立在能化石能源的消耗基础之上,能源日益成为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现在为了石油而进行的战争,还少吗?
石油战争
因此很多国家都瞄准了新能源,那些可再生能源也进入了科学家的法眼。比如太阳能,在几十亿年之内,它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理想能源。
中国也加入对太阳能的利用之中,但是中国在这方面起步较晚,落后国外很多。
太阳能是典型的可再生清洁能源
也遭受到国外不少白眼,中国的一位90后少女刘明侦,便立志改变中国太阳能落后的局面。她在国外念书期间,便经常听到他国学生对中国太阳能技术的耻笑,这更激发了她的斗志。很多人觉得,一个90后小姑娘能干嘛!我们来看一下她的履历,让大都数国人都汗颜!
02
2018年,最后一批90后已经全部成年。
很多人痛心疾首地说:“90后垮掉的一代”。
而她,也是当今90后的一员,履历惊人:中国高中毕业后,相继考上剑桥硕士,牛津博士;中国最牛科技类大学的教授,更牛的她还成为了,世界级科刊《Nature》上发表论文的最年轻中国女学者!
1990年5月17日,她出生于重庆。上高中的时候,她在一本英语词汇书的扉页上,她这样写道:“努力奋斗上剑桥!”
为理想而奋斗,她的人生就像开了挂似的:2012年,获得英国剑桥大学硕士学位。2015年,仅仅用了两年时间,她就拿下了牛津大学博士学位!
上天不会辜负努力奔跑的人,到2013年4月底,从研究材料到发表论文,最少也需要三年研究,而她仅用了半年多,她的学术论文,Google目前引用量已超过2700次,成为钙钛矿太阳电池领域内,引用次数最高的三篇论文之一!
她的事迹,轰动全国,她的人生一路高歌猛进,一直有条不紊,遥遥领先于同龄人。
以至于很多网友感叹:“读了这么多年书,竟然还这么神采奕奕,很美丽,羡慕啊!”“竟然到现在都没戴眼镜,厉害了。”“一路走来,你足够幸运,也足够努力!”
然而事实是,当你止步不前,抱怨时运不济,她在夜以继日埋头苦读;当你懒惰沉沦,不思进取,她在攻克一个又一个科研难题;当你追寻虚荣,贪慕享乐,她放弃了国外的高薪回国献计献策,这就是她与别人的差距。
命是弱者的借口,运是强者的谦词。人生是用来奋斗的,不是用来自甘堕落,愿所有中国的90后年轻人, 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 为了理想勇往直前,就像她一样,令我们所有人刮目相看!
刘明侦辅导自己的学生
18岁进入英国布里斯托大学读书,这所大学是英国最负盛名的学校之一,仅次于牛津、剑桥及伦敦大学学院,是世界级的顶尖学府;
21岁以全系第一名毕业;
22岁硕士毕业于剑桥大学;
23岁在国际科学期刊《自然》发表论文,成为该期刊第一作者发表论文最年轻的中国女学者;
24岁博士毕业于牛津大学;
25岁入选电子科技大学“百人计划”被聘为教授;
26岁入选第十二批“千人计划青年项目”;
27岁博士生导师;
28岁被任命为电子科技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副院长,成为该学院最年轻的副院长。
刘明侦在做实验
她是如假包换的“90后学霸”、也是货真价实的“女神老师”!
也许在国内一年工资抵不上在国外一个月,但是刘明侦割舍不下对祖国的眷念,更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刘明侦回国后,建立自己的团队和实验室。
03
“为了抢时间,我每天的工作就是做实验,钻在实验室里十几个小时”刘明侦说到。
功夫不负苦心人,凭借着自己的聪慧与勤奋,终于突破国内现有传统太阳能电池瓶颈,实现与新一代薄膜电池叠加新技术;
刘明侦和她的团队
她研发的钙钛矿太阳电池已成为了新能源开发的新宠;
她终于得偿所愿,替中国在太阳能领域,硬扳回一局;
她的成就,让该领域的他国科学家竖起了大拇指。
太多的闪光点,使得她一下子成为网红!
90后美女科学家
但是她自动屏蔽了外界所有干扰,一心扑在科研工作上。
“感谢自己遇上好的时代”刘明侦如是说!
这句话,温暖了整个冬天,美丽了整个中国!
近日,电子科技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刘明侦教授当选为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士(Fellow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FRSC)。
英国皇家化学学会成立于1841年,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化学学术团体,也是国际上最有影响的国际权威学术机构之一。根据专家推荐,学会每年遴选英国及国际上在化学科学研究领域取得杰出成就和为推动化学科学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为其会士。
刘明侦,国家级青年人才,英国牛津大学凝聚态物理学博士,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材料与能源学院副院长。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常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材料领域重点专项指南专家、国家某重大工程方向专家、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理事/材料专委副秘书长、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太阳能分会专委、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咨询专家等。
近年来主要围绕新型太阳能技术开展科学研究,聚焦钙钛矿材料及太阳能电池,突破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在物理机制、制备工艺、器件性能等方面的一系列科学问题,取得了重要创新成果。目前以第一/通讯作者身份在Nature、Energy & Environ. Sci.、Adv. Mater.、Angew. Chem. Int. Ed.、Sci. Bul.等国内外知名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授权10项;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10余项国家科研任务,牵头获批四川省青年科技创新研究团队、四川省教科文卫劳模和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
62c36726b5f0dd87fa6fdf22dc0bce73.png
笔迹稚嫩,却坚定无比
13年后,这本单词书的主人不仅实现了18岁时的梦想,还不断地用科研成果刷新着“最年轻”纪录:
18岁留学英国并荣获一等学士学位,22岁剑桥硕士毕业并继续牛津深造;
23岁以“最年轻的中国女性第一作者“发《Nature》;
24岁博士毕业后毅然回国,25岁成为电子科技大学最年轻教授;
26岁便担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27岁入选福布斯中国30位30岁以下精英榜;
28岁成为电子科技大学最年轻副院长,31岁成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最年轻的常委。
她就是多次刷爆热搜的90后女科学家,刘明侦!
在电子科大2017级新生开学典礼上,刘明侦作为教师代表致辞。站在讲台上,她对新生们说:
“路是自己的,要怎么走,走哪条,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但我们走在这条路上,就应该有理想、有坚持。”
8f63d2655ced769f59219cf6ed3dd194.jpeg
刘明侦在开学典礼 图源:电子科技大学
从梦想剑桥的高中生,到剑桥硕士、牛津博士的蜕变,再到25岁成为电子科技大学博导,28岁晋升985高校最年轻985副院长,刘明侦的每一步都闪耀着光芒。
然而,在这光环之下,更让我们为之动容的,是她对知识永不止步的追求,与面对挫折永远坚韧的心。
有志者,事竟成
1990年5月,刘明侦在重庆的一个充满学术气息的知识分子家庭中诞生。
她的爷爷是享誉国际的红外毫米波—太赫兹领域的权威专家,中科院院士。她的父亲,一位在田纳西大学和威廉玛丽亚学院获得博士学位的学者,回国后创办了成都电子科大留学生科技创业有限公司。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成长,刘明侦自小便站在了一个较高的起点上。家中的学术氛围如春风化雨,悄然滋养着她的心灵,让她从小就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与好奇。
18岁那年,刘明侦因分数之差与心仪的剑桥大学擦肩而过,她被英国一所名校布里斯托大学录取,虽说与剑桥大学失之交臂,可终归离自己的梦想更近了一步。
去到英国留学后,异国他乡、全新的学习环境、截然不同的教学模式,这些所有的陌生都让刘明侦无所适从。
但刘明侦没有忘记自己18岁在单词书扉页写下的那句“加油努力上剑桥”。她凭借着那股永不服输的韧劲,加倍努力来克服这些难题,仅仅用了两年的时间就完成了大学期间的学业。
21岁,她以全系第一名的优异成绩顺利毕业,也终于打开了自己的梦想之门,获取了去剑桥大学读研的资格。
22岁那年,刘明侦成功以硕士研究生的身份毕业于剑桥大学,但她从未停止自己探索的脚步。
逆水行舟,迎难而上
2012年9月,硕士毕业的刘明侦进入了牛津大学,在光电光伏研发中心攻读博士学位。
在气候变暖的趋势下,更清洁、环保的新能源技术,越发迫在眉睫。而太阳能不仅能够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但传统材料的成本却是个不小的负担。因此,刘明侦将目光投向了具有巨大开发潜力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尽管这一领域当时还仅停留在理论阶段,无人敢于实践。
“一般新材料的研究期只有3~5年,为了抢时间,我每天的工作就是做实验,钻在实验室里十几个小时。”刘明侦说,“到2013年4月底终于实验成功了。”刘明侦仅花了半年多的时间,抢在了本领域的最前端获得研究成果。
e3875e4414c0055395b24265d3dba0e5.png
在实验室的刘明侦图源:电子科技大学
2013年9月,年仅23岁的刘明侦在《自然》(Nature)正刊上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证明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工业化的巨大可能性,从而推动了太阳能市场的发展。
她也因此成为了在 Nature 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的最年轻中国女学者之一。她的学术论文,Google目前引用量已超过2700次,成为钙钛矿太阳电池领域内,引用次数最高的三篇论文之一!
e97f60b1a9b14f2f4370ae1e269ce4a7.png
在这之后,她又以该篇文章为基础,探索出了更多的科研成果。如今,效率更高、制备成本更低的钙钛矿太阳电池已成为了新能源开发的新宠,并逐步从实验室走向应用市场。“我们实验室今年的努力方向之一就是突破钙钛矿太阳电池稳定性的问题,希望能通过新技术的推进让太阳能技术得到更多地普及应用。”刘明侦说。
不忘初心,归国育人
2015年,有著作、成就傍身的刘明侦成功拿到了博士学位。
她的导师为她的未来规划好了方向:她可以选择留在光伏研究中心,在那里她会获得百万年薪的高回报;或者她可以去法国工作,在法国一样可以获取高收入的薪资待遇。
但刘明侦回绝了导师的建议,决心回国,用她自己的话来说:“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
d1ec97a21413989ad961cab145736b7f.png
图源:央视新闻
2015年10月10日,刘明侦正式与电子科技大学签约,成为该校有史以来最年轻的教授和博士生导师。
回国后,仅仅过了半年,刘明侦就组建了自己的团队,并且依托于“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国家重点学科及“国家电磁辐射控制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平台,努力推动新型太阳能电池及相应新材料在其他光学器件的应用,促进产业化生产,并且积极地突破国内当前传统太阳能产业困境。
2016年7月刘明侦牵头成立了“应用化学研究中心”。这一中心成为连接电子科技大学化学相关的优势团队与学科的纽带,使化学与材料、能源、电子等热点方向强强联合,助推电子科技大学化学学科成功进入ESI前1%。
ff5b317af7898043b3e6235d8f1e1de1.png
图源:央视新闻
2017年她牵头的项目获批电子科技大学首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项目。
2018年,凭借自己多项成就,28岁的刘明侦成为电子科技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最年轻的副院长。
一次次的新成就和一个个的新头衔,数次把刘明侦送上热搜。很多人觉得刘明侦很幸运且成功,称她“人生赢家”,但刘明侦却时刻保持着清醒,她的心却一心扑在科研上。
对于她而言,自己的幸福感来源于科研获得成果、学生取得成就、国家因此更强大。
她在电子科技大学2017级新生开学典礼上说到:
“很多人说我运气好,是的,我运气很好。一路走来,我有好的父母、好的老师、好的同事、好的团队,但更重要的是,我遇上了好的时代。”
刘明侦所成长的二十多年,是祖国飞速发展、日新月异的黄金时代,也是一个广纳英才、重视科研的时代。
所以她在积极进取的同时,从不否认自己的幸运。
她用自己的足迹,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人的力量,看到了女性的力量:“我们每一个人,都有无限可能。”
参考资料:
1.电子科技大学 《成电90后教授告诉90后新生:让历史这样记住我们90后!》
2.电子科技大学 《央视聚集90后“女神老师”:“光鲜”源于努力,用心感染学生》
3.电子科技大学 《电子科大来了90后美女学者:23岁在Nature发表论文,24岁拿下牛津博士》
4.灼见《22岁剑桥硕士,24岁牛津博士,28岁任副院长!90后的她说:曾被认为垮掉的一代,终将成为中流砥柱!》
5. INSIGHT视界《90后女神博导刷爆热搜!22岁剑桥硕士、24岁牛津博士,放弃百万年薪毅然回国追梦!》
6.AirClass Kids《90后中国最美女教授【刘明侦】究竟是实至名归还是浪得虚名?》
刘明侦生活照。
刘明侦被网友冠以“学神”头衔。
刘明侦给学生分享自己的出国留学经验及成功秘诀。
世界那么大,新闻那么多,你最想看些什么?每一个轰轰烈烈的大事件,都是生命的背景板,留存在记忆里。我们不生产商业软文,也嫌弃心灵鸡汤,我们实事求是,关注真相、真情、真理。2016,我们来了!“观天下”全新再升级,重装再启航。在新的一年,与你一起,遇见、见证历史瞬间。
“90后”,英国剑桥大学硕士,牛津大学博士、博士后、女教授。
看这个头衔,你大概已经很好奇“来者何人”?
然后,更令人震惊的是,这位来自成都电子科技大学的教授级女学霸的名字,最近入选了第十二批国家“千人计划”青年人才名单。
作为唯一入选的两名“90后”之一,她已在网络上迅速走红,被冠以“学神”的头衔。
最近,第十二批国家“千人计划”青年人才最终公示名单公布,年轻化的趋势尤为引人关注。其中,甚至还有两位90后成员。一位是出生于1990年的浙江大学的杨树,另一位,就是电子科技大学美女教授刘明侦,出生于1990年5月。
2015 年10月10日,刘明侦正式入职电子科技大学。当时受聘就曾引起众多媒体的关注。但她却非常低调,至今尚未接受媒体专访。
英国布里斯托大学学士,剑桥大学硕士,牛津大学博士、博士后。年仅25岁的刘明侦,看下她的简历就会让人吓一跳。23岁时就在《自然》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论文证明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工业化的巨大可能性,从而推动了太阳能市场的发展。
女学霸
23岁在《自然》杂志发论文
文章引用量位列前三
2013年9月,美国《科学》杂志社、澳大利亚国家广播公司都以大篇幅报道重庆女孩刘明侦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学术论文。
《自然》杂志是世界科学领域最顶尖的杂志,以报道全球科技领域的重大发现、重要突破为使命。刘明侦的论文一经发表即备受关注,迅速成为本领域里引用量位列前三的文章。
论文是她就读牛津大学物理学博士期间的研究课题——关于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制备工艺的研究。目前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已经成为了新能源开发的新宠,预期将在2017年正式迈向市场。
钙钛矿是于2012年底被发现的新型材料,价格低廉,制造工艺简单。“一般新材料的研究期只有3-5年,为了抢时间,我每天的工作就是做实验,钻在实验室里十几个小时。”刘明侦说。
重庆妹
参加全英创业大赛获金奖
川渝家乡情结促回川
在此之前,刘明侦也非常优秀,2008年进入了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电子电气工程专业学习,2011年以全系第一名毕业并获得一等学位;随后进入英国剑桥大学工程院读研究生,并于2012年获得荣誉硕士学位。
刘明侦还热衷于参加各类课余活动。2012年曾与6位专业背景不同的剑桥大学同学组队,参加了全英高层次创业大赛。他们设计的以KTV模式经营厨房的商业项目获得了大赛的创新项目金奖。
2015年10月10日,刘明侦正式成为电子科技大学“百人计划”入选者,与该校签订协议到微固学院工作。刘明侦说,作为重庆人,一直有浓厚的川渝家乡情结,她愿意放弃在英国的职位回到中国,来到电子科技大学,下定决心要为学校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尽自己的力量。
成功秘籍
“女学霸”如何炼成?
优秀没有捷径,全靠积累
刚进校没多久,作为该校“百人计划”的获得者,2015年10月29日下午,刘明侦与学生们进行了一场“下午茶”,讲述自己在英国求学的经历,与学生们分享自己的出国留学经验及成功秘诀。华西都市报记者现场看到,当天现场前去听讲座的学生爆满,很多没有位子的学生都是站着听的。
“我很难用一个简单的PPT来讲述自己这些年在英国的留学岁月,因为生活是零碎的。我只能通过自己的只言片语尽量让大家了解到,在国外留学的确是一个苦乐并存的经历。”刘明侦回忆起初到英国的点点滴滴:生活上,她要自行料理衣食住行等生活琐事;学习上,初次面对复杂的实验课程,有着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吃力;文化差异与陌生、孤独感涌上心头。“既然下定决心,就不能放弃。既然选择了出国这条路,就要以毅力和恒心坚持走下去。”
随着时间的推移,她才逐渐转变对于英国的一些看法,努力去适应,去改变。“这是一段奇妙的旅程,对一个国家由厌恶到接受,再到欣赏,这样的转变正是留学生涯的魅力所在。”
刘明侦还特别提到了与国外老师的相处方式。“在英国,老师很重视学生有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对各国学生的包容性很强。在学术上与老师加强交流和沟通,才会更有效地提高自己,因为科研是要通过互相交流才能产生火花。”她鼓励学生在科研道路上多提问,多与导师开展有益的探讨。
“做最好的自己,这是大家心中应常有的信念。”对于一些学生对自己发展方向迷茫的问题,刘明侦给出了这样的建议:“学习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只有踏踏实实地做好现在的每一步,打下良好的基础,才会有实力去突破更多的挑战。”
在听完讲座后,成都电子科技大学电工学院的黄康说,从刘明侦的经历中,他明白了优秀没有捷径,都是靠一步一步的积累。
众说学神
“神秘女神”乐观开朗
大大咧咧也有脆弱的一面
10月10日正式入职电子科大,这位90后美女教授在该校学生心里就像个“神秘女神”,许多人对她充满了好奇,直到10月29日,在“成电下午茶”的讲座上,学生们才一睹真容。
“是好奇,我去的原因就是好奇,那么漂亮,那么年轻,在学术上又取得了那么好的成绩,大家都想去见下本人到底是怎样的。”一名学生分析说,电子科大向来学术氛围比较浓郁,也有不少同学想出国留学,几种因素之下,就造成了当天人气爆棚的结果。
但是,让这名同学印象比较深刻的除了刘明侦本人的成就之外,还有不经意流露出来的脆弱。他说,讲座中,刘明侦分享了自己高中毕业后刚出国的那段经历,当时学校不能提前入住,她又提前到了,就只能在学校外面住酒店,当时恰巧又碰到了一些问题,就感觉到非常的孤独和无助,当她提着大包小包走进学校宿舍那一刻,就一个人坐在床上哭了起来。“在我的主观印象中,感觉她应该是一个女强人,是非常坚强的,但让我惊讶的是,她其实也有很脆弱的时候,她一个人在英国作出这么多成绩,其实也是非常不容易的。”
“乐观”、“开朗”甚至“大大咧咧”,她在讲座上的表现也给学生留下了这样的印象。“她讲座就没有用PPT,很随性地跟我们聊天,感觉是真正的对话和分享。”学生说,虽然没用PPT,但刘明侦讲话条理非常清晰,脸上始终带着微笑,还时不时地穿插些小幽默,现场气氛也很活泼。
新闻加点料
另一名90后女学神是谁?
浙大杨树
首批香港博士奖学金获得者
另一名入选了第十二批国家“千人计划”青年人才名单的“90后”女“学神”,是来自浙江大学的杨树。
杨树出生于1990年6月5日,2010年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微电子学专业,2014年于香港科技大学完成博士学业。杨树博士是首批香港博士奖学金获得者,香港科技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学系访问助理教授。
杨树的研究领域为下一代高效率能量转换系统中的GaN半导体器件核心技术及物理机理。杨树已在多种国际顶级期刊及会议发表论文。她的研究成果目前已被工业界杂志广泛引用。
新闻多一倍
大数据告诉你
青年“千人计划”淘汰率有多高
第十二批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年轻化趋势更为明显,相比于去年年初公布的第十一批国家“千人计划”青年人才,这次不但“85后”的比例明显增多,而且“90后”也首次出现。
对于“90后”入选有多难,我们先来看看这批入选者的年龄区间统计数据,从统计的结果看,1975-1979年龄段的有125人,1980-1984年龄段的有375人,1985-1990 年龄段的有63 人,1990年出生的有2人,从年龄分布来看,1980-1984年龄段成为青年千人计划的绝对主力军,占据了66.37%的比例,而“85后”的占比仅为11.15%,而两位“90后”在其中只是占到了0.35%的比例。入选者有多牛?科研启动经费5千万
作为国内最顶尖的青年人才计划之一,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到底有多牛,看看东莞理工学院最近的高水平人才招聘条件就可窥见一二了。东莞理工学院对于国家优青、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等顶尖青年人才,开出了基础年薪50万,住房补贴100万,科研启动经费最高可达5000万元的超高待遇。由此可见各大高校对于代表未来的顶尖青年人才的重视程度了。
她是90后女科学家,人们口中的最美女学者,23岁在科技领域顶尖杂志《Nature》上发表论文,24岁博士毕业,28岁就被任命为985高校的副院长,拒绝了国外的千万年薪,只为一心报效祖国,她就是青年杰出代表刘明侦。
1990年5月,刘明侦出生于四川重庆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爷爷是国际著名的红外毫米波—太赫兹领域的权威,中科院院士。
父亲是田纳西大学及威廉玛丽亚学院博士,回国后成立成都电子科大留学生科技创业有限公司。
在这样的家庭成长起来,可以说刘明侦的起点就比大多数人要高。家里良好的学术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她,让她从小就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图片来源:材料学网
2008年,18岁的刘明侦远赴英国,进入布里斯托大学,学习电子电气工程专业。
2011年7月,刘明侦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顺利毕业,并获得“优秀毕业生”称号和一等学位。
本科毕业后,刘明侦报考的剑桥大学也寄来了录取通知书,工业系统制造及管理工程专业录取她继续攻读研究生,自此,这个21岁的女孩子终于圆梦剑桥。之后的一年里,她继续开启“学霸”模式,22岁就获得了硕士学位。
向“光”而行,以梦为马
2012年9月,硕士毕业的刘明侦进入了牛津大学,在光电光伏研发中心攻读博士学位。
太阳能可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但是传统材料成本太高,而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具有开发前景,但是目前只存在于理论当中,还没有人真正的实践操作过。刘明侦铆足劲加入这个领域的研究,为了让祖国能够更加的繁荣昌盛,想要为祖国的进步做出贡献。
“一般新材料的研究期只有3~5年,为了抢时间,我每天的工作就是做实验,钻在实验室里十几个小时。”刘明侦说,“到2013年4月底终于实验成功了。”从研究材料到发表论文,刘明侦仅花了半年多的时间,抢在了本领域的最前端获得研究成果。
2013年,刘明侦的一篇关于“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论文发表在著名的《自然》杂志上。她提出了一种能进一步降低光伏发电价格的新型体系,被《自然》杂志评选为2013年度十大科技突破之一。
23岁的刘明侦也是以第一作者身份在《自然》杂志上发表论文的最年轻中国女学者。
手握世界顶尖科技回国
25岁有著作、成就傍身的刘明侦拿到了博士学位。
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自己的祖国。刘明侦拒绝了国外高薪工作,回国发展,被电子科技大学聘为教授,且成为该校“百人计划”入选者,成为该校微固学院工作的青年教师。
2015年,刘明侦高效组建了自己的团队,并且依托于“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国家重点学科及“国家电磁辐射控制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平台,努力推动新型太阳能电池及相应新材料在其他光学器件的应用,促进产业化生产,并且积极地突破国内当前传统太阳能产业困境。
2016年7月刘明侦牵头成立了“应用化学研究中心”。这一中心成为连接电子科技大学化学相关的优势团队与学科的纽带,使化学与材料、能源、电子等热点方向强强联合,助推电子科技大学化学学科成功进入ESI前1%。
在保持高水平科研产出的同时,年仅28岁的刘明侦已经成为学院副院长,领先同龄人一大截。据悉,2018年1月,刘明侦通过了组织考察和干部任职公示,正式成为电子科技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的副院长,也是该学院最年轻的副院长。
放眼全球,越来越多的女性加入到科研的队伍中。目前,中国有近4000万女科技人员正在用她们的智慧和行动逐渐撑起科技创新的“半边天”,而科研也让心思细腻的女科学家,多了一层理性和勇敢的光辉。世界需要科学,科学需要女性。致敬闪闪发光的女科学导师,希望更多的女性可以勇于追求自己热爱的事业。
11月17日,四川省教科文卫工会发布《关于命名一批教科文卫体系统劳模(职工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的决定》,材料与能源学院刘明侦教授工作室获“电子科技大学刘明侦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命名。
刘明侦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共9人,其中8人具有博士学位,平均年龄31岁。工作室主要从事新型光电材料与器件的创新性研究,致力于攻克光伏领域重大前沿科技难题,实现低成本高效率光伏技术产业化运用。近年来,工作室率先建立起世界前沿的新型光伏材料制备及表征平台,自主搭建了性能指标位居世界前列的新型超快超精细光谱探测系统;首次利用气相沉积实现了新型双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及光电探测器件,分别在光电转换效率和灵敏度方面达到世界前沿水平。此外,工作室先后主持了包括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科技厅项目在内的10余项国家级、省部级项目;在国际国内知名期刊发表创新性成果2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6项。工作室负责人刘明侦教授先后被授予“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全国三八红旗手”等多项荣誉称号。
省教科文卫工会设立此奖项,旨在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激励创新创造活力,服务我省建设西部创新人才高地,推动全省高校系统劳模(职工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创建工作向纵深发展、全面发展。同时劳模创新工作室的认定能充分发挥技能人才的先锋模范作用,激发广大教职工的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
「梦想一旦被付诸行动,就会变得神圣,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帮助本站成长」
上一篇:全网第一篇手搓安装Apache Traffic Server 10.0.0,结合VMSHELL/TOTOTEL部署全球CDN
下一篇:最新关贸战的中美联合声明出台了
求科学离线插件,谢谢!34401355@qq.com
评:改版梅林固件安装SS【shadowsocks】科学上网插件教程求科学离线插件,谢谢!!!
评:改版梅林固件安装SS【shadowsocks】科学上网插件教程